close

 

孩子的『哭泣』行為

「哭鬧」是父母諸多教養困境的麻煩之一。當孩子遇到問題時,會很習慣性利用『哭鬧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。當孩子開始『哭鬧』時,一定是某些需求不被滿足,家長可依照自己的觀察,融合老師專業的意見,找出孩子『哭鬧』的原因,再依據原因加以處理。

依『感覺統合』觀點來看孩子的哭鬧,可能會有以下原因:

  • 對於環境辨識能力差: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,不知道自己在環境中的角色及定位。
  •  觸覺敏感型的孩子:不喜歡人多的地方,不喜歡無法預期的事物。
  • 前庭覺敏感型的孩子:害怕高及不穩定的平面,害怕身體突然性的改變。
  • 單純愛哭鬧:因父母教養模式的關係,導致孩子不知道正確的互動模式。

治療師的建議:

  1. 面對孩子的哭鬧:不要害怕孩子『哭』及『鬧』的聲音。
  2. 尊重孩子的哭鬧:利用堅定的眼神告訴孩子:『我知道了』。
  3. 引導孩子的哭鬧:利用溫和的語言引導面對『哭』的原因。
  4. 教導正確的模式:告知應用什麼方式來正確處理問題。
  5. 詼諧處理:利用幽默的態度及語氣來處理哭泣問題。

 

孩子的『哭泣』行為   跌倒2   跌倒3

 

跌倒了~~失敗了~~~

哭鬧1  哭鬧2

 

失敗了~~生氣、大哭中~~

 

 

 

 

成功1   成功2   成功3

 

站起來,再試試看~~

 

 

成功4   成功5   成功6

 

 

成功7    成功8   成功9

 

成功10    成功11 找到方法成功了~

成功12 真高興~~~~

 

 

乖乖宣言  乖乖宣言~~

 

照相存證  吃乖乖真的有效ㄡ~~我上課不在哭泣了~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卡帕教育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